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有前途?

2024-05-10 15:50

1.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有前途?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是1991-04-01在北京市注册成立的国有经营单位(非法人),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南大红门路1号。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100000108000042,企业法人李洪,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经营范围是:危险货物运输(1类2项1类3项3类)(有效期至2015年06月19日);长征运载火箭系列产品、计算机设备、自动控制设备、卫星接收设备、特种车辆及其上述产品的零部件、石油化工、纺织、包装、能源、烟草加工机械、制药机械、食品加工机械产品、体育器械产品、电子通讯产品、仪器仪表、模具、新材料的设计、制造、开发、出口、销售、出口本院开发的产品(以上产品国家有专营规定的除外);进口本院及直属企业科研和生产所需的技术、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器仪表、零配件的进口业务(国家规定一类商品除外);开展与上述业务有关的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承揽软科学项目和软件的研究、开发;承接系统工程、可靠性设计的评估与论证;承办本院对外合资经营、合作生产及“三来一补”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87722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4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对外投资20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更多信息和资讯。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有前途?

2.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前十名

排名如下,供参考:第一:一部,501第二:三部,502第三:12所,33所,14所,25所第四:二部,23所,31所,503

航天一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二院:地空导弹研究院(长峰集团)航天三院:飞航导弹研究院(海鹰集团)航天四院:航天化学动力研究院(固体)西安航天五院: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六院:中国河西化工机械公司(内蒙古)航天七院: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航天八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局)航天九院:航天基础电子技术研究院航天十院:航天时代仪器公司(北京)

3.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十八研究所发展怎么样

很牛的,请参考:

术人员8000余名。研究院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共获得3500余项部级以上的科研成果,其中有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始终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协调发展”的道路,在保持中国运载火箭事业发展势头的同时,积极发挥航天高科技优势,将航天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在新能源、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特种车、航天特种技术应用领域研制开发出了一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主导和优势民品,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研究院研制生产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从1970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已成功地发射了70余颗国内外卫星。特别是自1985年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火箭承揽国际卫星发射服务以来,长征火箭已成功地发射了近30颗外国卫星,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确立了中国航天的地位。
在出色地完成了型号任务的同时,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坚持“军品立院、民品兴院”的方针,建立了一支专业民品研制队伍,将航天高科技转向民用,在化工、医疗、机械、电子、通信、生活等领域开展业务,开发了风力发电机、汽车电喷技术、稀土电机、特种泵阀等数百种民用产品,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已经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正在朝气蓬勃地向着国际化一流公司跃进。1960年,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仿制的第一枚近程火箭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运载火箭研制的帷幕。随后,研究院又陆续研制成功中近程至远程火箭。1980年5月,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远程火箭向南太平洋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大型液体火箭技术已达到国际水平。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已经20多次成功地把各种用途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十八研究所发展怎么样

4.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介绍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简称“航天一院”)始建于1957年11月16日,是中国最大的运载火箭研制实体,火箭总体技术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研究院下属8个研究所、2个实体单位、1个产研一体化单位、2个生产厂、1个职工医院、2个全资子公司、1个香港上市公司及若干控股和参股公司。现有职工2万余名,其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万余名,先后有24名院士在此工作过。研究院共获得3487项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5.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历任院长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历任院长钱学森:第一任院长(1957-1960在任)刘 瑄:第二任院长(1960-1975在任)李明实:第三任院长(1975-1979在任)张镰斧:第四任院长(1979-1984在任)李伯勇:第五任院长(1984-1986在任)王永志:第六任院长(1986-1991在任)沈辛荪:第七任院长(1991-1994在任)厉建中:第八任院长(1994-2000在任)许达哲:第九任院长(2000-2001在任)吴燕生:第十任院长(2002-2007在任)李 洪:第十一任院长(2007-)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历任院长

6. 中国的火箭技术怎么样

从1957年10月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到今天空间站和航天飞机载人长期飞行,40年来,航天技术日新月异,获得了惊人的进展。我国航天工业跟踪世界航天的风雨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同样取得了辉煌成就。 
从1977年开始,在张爱萍将军的组织指挥下,我国科技人员担负起了攻克同步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任务。在整个通信卫星工程总设计师任新民的主持下,火箭专家谢光选负责组织研制新型"长征3号"运载火箭。1984年1月29日,最新研制的"长征3号"火箭初试锋芒,由它发射的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由于第三级火箭二次启动发生故障而未能送到赤道上空36000千米的静止轨道,只在一条大椭圆轨道上进行了通信试验。两个月后的4月8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再次发射"东方红2号"试验通信卫星完全成功,卫星定点在东经125°赤道上空的同步静止轨道上,通信广播和电视传输效果良好。后来,我国又用这种先进的运载火箭连续发射成功6颗实用通信卫星,开辟了我国卫星通信的广阔道路。与此同时,在总设计师孙敬良的领导下,我国开展了使用常规燃料的"长征4号"运载火箭的研制,并于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先后成功地发射了两颗"风云1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它们为我国气象预报、环境监测、防灾减灾等提供了先进手段,取得显著效益。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研制和成功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国家。 
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拥有9种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覆盖了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静止轨道的所有轨道范围,发射成功40颗不同类型的国产人造卫星,包括科学试验、国土普查、通信广播、气象观测等多种应用卫星,在航天技术的一些领域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1990年4月7日,我国"长征3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把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准确送上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国际发射服务市场。� 
由于国际市场上的激烈竞争,我国航天专家把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2号E"捆绑式火箭的研究提上了日程。在总指挥王永志和总设计师王德臣的组织下,我国科技人员和工人征服了火箭捆绑技术的所有难题,在规定的期限内把一枚巨型运载火箭竖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架上。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E"捆绑式火箭一举发射成功,从而为履行发射美制澳星的合同铺平了道路。 
我国从为外国客户搭载试验装置起步,迄今已成功搭载和单独发射9颗国外卫星,在国际商务发射市场赢得了一席之地。

7. 北京科工三院离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多远

您好,我是百度问一问的合作老师小磊😊,正在认真打字整理答案,五分钟之内一定给您回复,请您稍等一会儿哦~【摘要】
北京科工三院离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多远【提问】
您好,我是百度问一问的合作老师小磊😊,正在认真打字整理答案,五分钟之内一定给您回复,请您稍等一会儿哦~【回答】
您好,根据目前查询的资料信息,北京科工三院离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距离35公里,自驾用时40分钟。【回答】
请问您是否还有其它问题呢?可以继续像我提问哦🌹~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如果对我的服务满意,请给个赞哦,祝您一切顺利~生活美满!【回答】
我坐公交车做多久【提问】
北京科工三院到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坐公交车需要1小时32分钟。【回答】

北京科工三院离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多远

8.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社会责任

他们是航天员工,在航天事业发展的大潮中,他们肩负重担、夜以继日。他们是普通公民,由于居住在北京市非核心城区,子女的教育让他们身心疲惫、无所适从。近几年来,“上学难”这一社会性课题深深地困扰着工作和生活在丰台区南苑东高地地区的航天人,工作和子女教育这对儿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词汇,交织成他们心中难以平复的矛盾和焦虑。如何消除这一矛盾和焦虑?一院的领导和员工们都在做着自己的努力。在中国教育现状的大背景下,难免会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但他们从未放弃主动而积极的“求解”。